欢迎来到飚的职业装-中国职业装十大领衔品牌!

导航切换

联系电话:
18122748557

二维码

一个老师的自白:教师着装也是教育环境

浏览: 日期:2022-03-31 10:26:31


我们老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老师的穿着打扮也是一种课程。不管你是否意识到,我们老师的穿着打扮着实在影响着我们的学生。

我想,要弄清“老师该怎样着装?”一个首要的问题恐怕是“教师该为谁着装?”或者说“衣为谁容”。穿衣打扮首先是为自己而美、为悦己者容,但不能否认的是,在我们这个社会交往越来越频繁、职业分工越来越细致的年代,一个人如何穿着,又不完全是私生活范畴的事情,也有其社会性的一面,也就是说,人们的衣着,既要为个人,也要是为他人,为社会,将其作为展示社会形象、沟通社会人际关系的一种文化载体。既然生活本身就是社会化的,穿衣自然少不了社会性要求。把着装的规范性、社会性视为“干涉个人自由”,并不符合事实。任何时候,得体的装束都是一个人赢得社会尊重、人际交往和谐的必备内容。

就教师而言,我们完全可以说衣服其实也是给学生穿的、为教育而容的。而且从教师为人师表的特殊职业特点来看,这一点更加明显。为人师表根本上是就内在的品格魅力、素质素养而言的,但服饰、仪态显然也不能排除在外,所谓言传身教,穿什么衣服,化什么妆,也是一种语言、也是“身”的一部分,同样负担着传与教的神圣使命。如果老师们穿戴得过于时尚、前卫,这种传教效果想来不会很妙,还会对一般的教学内容造成干扰。这也正是为什么有人说“教师着装也是教育环境”的道理所在。

着装与教师良好形象的建立

一、着装与教师的自我形象
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形象,如有的人希望自己看起来像个英雄豪杰,有的人希望自己是个风流小生,有的人希望自己具有大家闺秀的气质,有的人则追求企业家的气派等等。虽然这些理想形象的获得,首先取决于自身的条件,如气质、形体、年龄、相貌、言行等,但服饰的作用也同样不容忽视。俗话说,人靠衣马靠鞍。服装是一种最重要的物体语言,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不感到服装的魅力。

教师作为大千世界中的一员,当然希望自己有一个完美的自我形象。随着物质生活和审美情趣的现代化,不少教师的衣着打扮具有较强的整体效果意识,颜色或漂亮大方,或柔和自然,款式既新颖别致而又不流于俗气。这种和谐的着装不仅给人以美好的印象,同时也使着装者本人产生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的积极心态。因此,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,充满激情,精力充沛,并能充分发挥工作中的独创精神。

二、着装与教师的社会公众形象

从历史上教师的地位来看,中国教师的社会公众形象并非尽如人意。②虽然儒家曾把教师的地位抬得很高,荀子把教师纳入了天、地、君、亲、师的序列,但是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,并不是所有的统治阶级把所有的教师都看得如此尊贵崇高。在统治阶级内部,尊师重道者只是少数,受尊敬的教师主要是“名师”,其中又多为天子之师和一代宗师。统治阶级“尊师” 是为了“重道”,对为统治阶级培养接班人的“名儒”、“经师”许以高官厚禄、给予尊重;而广大的塾师、蒙师的社会地位却极为低下,生活极为贫困。韩愈作为统治阶级当中的一员,在《师说》中虽对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充分肯定,但在他心目中的教师是指成人之师,而非童子之师。他说,童子之师,不过是只能识文断句的教书匠,没有多大才学,算不得真正能够传道、授业、解惑的教师。他把童子之师排除在教师之外,可见他是轻视基础教育的。在元代,曾有一官、二吏、三僧、四道、五医、六工、七匠、八娼、九儒、十丐的说法,把教师排在了行九的位置上,连妓都不如。在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,中小学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也很低下,在1948年《教师节杂志》中有这样的叙述:“中小学教员的收入早已比不上一个普通的苦力”,“为生活所迫的中小学教员,不得不厚着脸皮自己开口自己伸手,向学生要尊师费,到必要时也不得不像难民一样结队到主管官署或民意机关去请愿,甚至露宿街头,犹如乞丐”。陶行知先生曾这样描写过教师的生活:“人家称我老夫子,生活不如老妈子,整天给人管孩子,吃不饱来饿不死。”教师不仅生活上没有保障,而且随时有遭失业和迫害的危险。

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,使教师同劳动人民一起彻底摆脱了封建势力的黑暗统治,包括教师在内的知识分子同工人、农民一样,成为国家真正的主人。然而,在“十年浩劫”期间,人们的灵魂被扭曲,教师又重新被扣上“臭老九”的帽子,首当其冲地受到冲击和迫害。

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其中最主要的是中国两千多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影响。在这种自然经济条件下,患短视症的人们看不到教育的间接的物质产品输出,也就是说不把教育作为生产力看待。于是教师便得不到应有的物质待遇。经济是基础,教师的社会地位与公众形象就建立在这种塌陷地基础之上。

那么,如何改变教师社会公众形象的这种不尽如人意的状况呢?除国家、社会的至关重要的决策外,作为新时期的教师,是否也应针对自身存在的缺憾而努力呢?二十世纪八十年代,美国曾就“教师着装是否重要”展开过讨论。一名叫戴维德的男教师在一份《今日》的教育报上发表了自己的辩论文章,文章指出:

许多教师抱怨说,在美国社会里人们不把他们看作是教师。他们的抱怨是有道理的,因为实际情况正是如此,那么原因何在呢?我认为原因之一是:许多教师看上去不像教师。我看到有些教师上课时穿牛仔裤,圆领汗衫,普通便鞋;有些人看上去甚至还要寒酸些。

在这个社会里,衣着给人以一种视觉印象,你是什么人,担任着什么样的职位,你的行为上的差异以及别人对你看法上的差异都取决于你的衣着。假如你衣着随便,别人便会随便地对待你。假如你的衣着表明:“我是主持这儿活动的教师,大家都听着。”那么别人就会对你认真起来。

在美国这样一个追求强烈个性意识的国度里,着装对教师的社会地位及公众形象居然如此重要。在我们这样一个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中,教师的着装与其社会公众形象的关系便可想而知。因此,新时期的教师应该自尊、自爱,在加强自身思想道德、专业知识修养的同时,注重个人衣着、仪容的修饰,以崭新的形象展现于世人面前。

三、着装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

一个人的衣着打扮,是仪表的重要组成部分,衣着打扮如何,自然影响着仪表美。而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,教师的仪表对学生的心理有一定的影响,特别是对幼儿园、小学、中学生影响较大。教师衣着不整,反映精神面貌不佳,但奇装异服,也有损严肃端庄,都不利于教育工作。只有仪表大方,衣着整洁得体,才能引起学生的尊重与好感。因此,一个教师在着装方面给学生印象的好坏与否,是影响教师能否在学生中获得威信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
着装对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与种种因素有关。就学生来讲,随着年级的增高,审美意识的增强,他们对教师的着装要求会逐渐提高, “通过多年来我和学生的接触,常常知道学生对教师的衣饰、仪表观察得不尽其细,评头论足,吹毛求疵,是他们经常的热闹话题。先从反面说,他们不喜欢哪些教师呢?对于衣着打扮守旧落后、邋邋遢遢、不修边幅的教师他们不喜欢;对于花俏超前、浓装艳抹的教师也很反感。不过,对于音乐美术老师打扮过分一点倒不反感。他们喜欢打扮得庄重、漂亮而又有时代感的教师。对女教师如此,对男教师也如此。我想,学生的这些看法是值得我们做教师的重视的。”像这样“评头论足,吹毛求疵”的现象,在幼儿园或小学低年级学生中是较为少见的。

此外,学生已熟悉的教师,其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很少受到着装的影响;而对新教师(包括初为人师者和新调到一所学校的教师)来说,他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则较多地受到着装的影响,这是因为同普通人一样,学生也存在“先入为主”、“衣帽取人”的认识偏差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《教学琐忆》中曾回忆起自己初为人师时的一幕:

1962年9月1日,我带着初为人师的神圣、庄重、热情和希望,穿着一件白衬衣,一条虽然在膝盖部位打了个补丁却洗得脆生生的浅灰色的裤子,跨进了徐州市搬运工子弟小学三年级二班的教室。

教室里一片混乱。学生似乎没有发现我的到来。有两个小男孩扭在一起打起来了。我赶紧从脑子里“检索”《教育学》、《心理学》中的有关“法则”,可是法则全部失灵。

一个大个子男生说:“老师,你把他们拉出去!”

拉出去?教育学上有这么一说?这是“紧急状态”,也只能如此了。我把他们二人拉到教室外面。教室里顿时安静了。这一教育学里没有的一招果然奏效。

我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,想和蔼而又亲切地“背诵”两天前就准备好的充满诗情画意的“开场白”。可是,我怎么也笑不起来。

安静了没有五分钟,学生们又开始骚动起来。讲话的、争吵的、因为对方的胳膊过了“三八线”而发生“边界”冲突的……按下葫芦又起来瓢。

这是怎么了?我对我这个所谓堂堂的师范学校的“三好生”产生了怀疑。

下课了,学生们议论开了:

“刚毕业的,谁听他的!”

“多穷!穿条烂裤子!”

晚上,同寝室的一位老师问:“你有好一点的裤子吗?”

我说:“有。我不是觉得应该给学生一个艰苦朴素的印象吗?”

“咳,书呆子!”

于老师的回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着装对初为人师者的重要。当然,一位教师的成功更主要的还是取决于自身的学识、才能等内在因素。正因如此,于老师能在短期内通过“露一手”──弹琴教唱、画雷锋像、写美术字、吹口琴、拉京胡等等,赢得了学生们的“纯洁的崇拜”,创设了和谐而温馨的教书育人氛围。

教师着装的要求

一、整洁卫生,美观大方,朴素典雅

美观大方、朴素典雅,是指教师的着装要给人以美感,既不奇特古怪、艳丽花俏,又优美不俗。教师的衣着打扮,并不一定在于要有新奇漂亮、流行时髦的服装,也不一定在于本人必须有一副适宜妆扮的漂亮身材,关键在于他的仪表打扮要适合身份,适合教师职业特点规范下的仪表美的深层内涵。尽管适宜的身材、流行的服装对教师形象美也起相当重要的作用,但这并不能代表仪表美的全部。只要他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,衣着整洁得体、落落大方,照样能够透露出一股朴实的美、整洁和谐的美、情趣高雅的美。当然,这并不是说教师的衣着应该是呆板单调、沉闷落伍的,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为人师表,而是说教师的妆扮要抓住美的真正内涵,抓住其基本的职业要求。美是各种各样的,美有多方面的多种体现。只要教师的学识渊博、兴趣高雅,即使是平凡的服饰,美也会从平凡的装束中流露出来,使受教育者产生一种充实感、信任感与崇高感。如果一个教师弃其基本育人宗旨于不顾,或衣冠不整、稀里糊涂;或一味追求时髦,缺乏基本的职业涵养,不仅有损于教师的形象,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教书育人的作用与效应,而且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,使其驰心旁鹜,甚至会把学生导入歧途。

二、与自身条件一致

这是指教师的着装要从自身条件出发,综合考虑自己的体型、肤色、年龄、家庭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,穿出自己的风格和个性。

美国的巴尔教授说:“服装是人们形体美的自我表现。”依此看来,教师着装首先要做到合身得体。要做到这一点,首先要对自己的体型、身材有一个较准确的估计。另外还必须消除顽固的从众心理。高腰衫、宽松裤、茄克衫、毛料西服、时装套裙、名牌旅游鞋和平底时装鞋都曾为一时风尚,但身长腿短者和肩窄臀大者穿上高腰衫和宽松裤,其效果将是目不忍睹;更不用说旅游鞋配西服,平底鞋套在粗壮的脚掌上,套裙挂在又矮又胖的身上之类的搭配了。

随着社会的发展,人们着装的心态也随之发生变化,穿戴上的年龄界限将逐渐被打破。但是,作为教师,在今后一个时期内,选择服装仍需考虑自己的年龄特点。青年教师朝气蓬勃,充满活力,易于接受新事物,富于想象力和开拓精神,服饰选择上宜以活泼明快为主,可以与流行色泽款式适当地靠近一些,要避免在色泽款式上的老气横秋,显得毫无生气与活力,也要避免给学生以沉闷感、压抑感;年长的教师德高望重,沉稳通达,衣着上应以严肃端庄为主。但也不一定非要拘泥于一端,可以根据情况,适当选择一些既稳重大方,色泽款式又比较清新的服饰。这样,既显得充满成熟的魅力,又显得焕发了青春活力。

由于各自家庭成员的职业多样化等原因,教师的经济状况各有不同。因此,教师在着装上也应“量入为出”。服装专家经过分析,将消费者的心理归纳为十类:

1、实用型:此类消费者朴素实惠,对款式或色彩不太注意,对工艺质量要求较高,对面料要求结实坚固,不求高档。

2、经济型:喜欢廉价服装,对服装潮流漠不关心。

3、潮流型:自己没有主见,十分注重周围人的衣着,关心流行式样,追随时装潮流。

4、自我型:追求华丽服饰,着重表现自身美,而不以流行为美。

5、高档型:对时装面料十分注重,并不在乎价格,讲究名牌,色彩要求高雅。

6、时髦型:穿着时装比时装流行潮流快,堪称流行时装的先驱者,以怪新为荣。

7、先锋型:与众不同,穿着大胆、新奇,敢于穿别人不敢穿的服装,比时髦型还要快一个节拍,其穿着常常有惊人之举。

8、保守型:穿惯了传统服装,民族观念很浓重,特别是在中、老年人中还很有市场。

9、清高型:从不赶潮流,重端庄优雅而鄙视花巧炫耀,偏爱简洁高雅的时装。

10、理智型:能巧妙地将服装的美观性、实用性、经济性统一起来。选择的服装往往既合潮流,也不落俗套,且价格适中,穿着大方,能合理地自我调节。

统观上述十种着装心理,作为工薪阶层的教师最好应为“理智型”。但日常生活中,不少教师在服装的选购上却倾向于“实用型”或“经济型”。读了下面这篇载于《知识与生活》的文章后,我们会得到一些启示:①靠薪水生活的工薪族们,在穿着上却从不愿落伍。但同样是工薪族,有的懂得如何购衣,包装出色,而有的拼光了血汗钱却得不到应有的效果,看来这其中还是有一定诀窍的:

不少工薪族自知收入有限,所以特别热衷于购买便宜货、降价商品,每每遇到展销会、大削价等便挑起她们的购物欲望,一套西装只卖98元,一件呢子大衣只卖60元,于是一哄而上,不加思索立刻掏钱去买。然而冲动过后,回到家中,翻来覆去仔细察看,发现不是这里脱线,就是那里色泽不匀等,里外都是毛病。要么突然想起自己好像有过一件货色差不多的服装,穿不得又扔不得,于是乎衣橱内又多了一件没用的衣服。如果后悔一、二次也罢,反正不会有多大的经济损失,但一次次地后悔,积少成多,那就不是一笔小数目了。因此,就工薪族来说,买衣服一定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,要买就买好的,买精品,当然是货真价实的精品,买一件是一件,不要贪图便宜,便宜没好货,这是真理。工薪族买精品,这看似没道理,一次性花费太大,其实仔细算个帐,精品穿着效益大,范围广,穿着时间长,无论何时何地心理都会有一种自豪感和自信心……

当然,这里的“精品”也是相对而言的,并非单指那些面料上乘、价格昂贵的高档服装。但是,这种购衣着装上的“精品意识”确是我们做教师的可资借鉴的。

三、与所处环境协调

首先,教师着装要与社会大环境协调。一定的社会环境,一定的服饰流向,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教师。教师也需要不断地接受、选择美的服饰,纳入时代大潮而不可一味地古板地拘泥于自己的天地之中,与世隔绝。就是说,教师的着装应给人以时代感。

曾几何时,左倾教条主义者把美和爱美武断为一种错误意识、精神污染。谁要是收拾得整洁利落一点,穿得漂亮一点,就会被指责为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,甚至会招灾惹难。在那个时代,色彩越艳美越是坏东西,穿得越破旧越革命,于是举国上下一片灰色调,男女不分,老少难辨。

斗转星移,社会在发展,时代在前进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,人们的着装观念和审美情趣也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,人们终于恢复了爱美的天性。改革最见成效、最立竿见影的变化就是人们穿着打扮的改变,尤其是姑娘们似乎在眨眼间便孔雀开屏似地变得光彩夺目。新款式、新花样、新色彩的服装使我们和我们这个世界都变年轻了。在这样的大环境里,如果教师的着装还是不修边幅、陈旧保守,又如何能赢得社会的尊重和学生的热爱呢?

第二是教师着装要与校园环境协调。学校的环境是整洁、严肃、活泼向上的。教师的衣着在整洁得体的基本要求下,也要随着具体的校园环境的变化而变化。课堂教学时的衣着应该整洁而高雅,劳动、游乐时的着装则应简便、轻盈。同样是课堂教学,不同学科的教师在着装上也应有差别。体育教师上外堂不可能西装革履,理化教师的实验课也需考虑便捷利落。即使是同一语文教师,教《一月的哀思》这样基调悲痛的课文,不宜穿得花花绿绿,而应以冷色调的服装与教学气氛相一致;而教《春》这样基调欢乐明快的课文,则可选式样新颖、色彩明丽的服装,使之与教学内容相和谐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教师的着装还要考虑受教育者──学生的年龄、性格、知识、能力等因素。幼儿园或小学低年级教师,要针对孩子们天真烂漫、活泼好动的特点,选择一些色泽鲜艳、明快的服饰,给他们以美的熏陶。而面对小学高年级或中学生,教师的服装应朴素而典雅,以培养他们成熟的衣着行为,同时使他们受到思想情操方面的陶冶与启迪。

总之,教师衣着整洁得体,仪表朴素大方,既能充分体现教师职业的特点和健康的审美情趣,又能反映教师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。教师着装对学生的心理、审美、行为有着较大的影响。所以,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按照教师职业的特点,注重个人衣着、仪容的修饰,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和感染,使它更有助于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。

腹有诗书气自华,我们做为教师当然要注重内修,如果外修也能做的恰到好处,让人感觉赏心悦目,岂不是更好!